壮族三月三 | 壮族绣球的前身竟然是一件冷兵器

2022-04-07 15:04:54

“三月三”假期,又到了全国人民羡慕广西人民的日子,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就不回村对歌了,跟小编一起来涨知识吧。听说过壮族三月三唱山歌、打铜鼓、吃五色糯米饭、抛绣球,但你知道绣球的前身还是一件冷兵器吗?get三月三新知识,明年就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仔!

壮族绣球从前是件冷兵器

据广西《宁明山临摹》花山壁画资料考证,最初绣球是用以甩投的古兵器“飞砣”,用青铜铸造,多在作战和狩猎中应用。

 

 

所谓“飞砣”过处,寸草不留,这一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杀敌利器,加上壮族先民天生骁勇的战斗特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都是壮族人民保卫家园,抵抗外敌的神器。

冷兵器演变成男女传情之物

绣球用作壮族男女传情之物的文字记载在唐宋时才开始大量出现。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写:“上巳日男女聚会,名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砣。男女目成,则女受,而男婚已定”;宋代诗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也提到“土俗岁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古兵器“飞砣”命名的五色彩囊,便是后来的绣球了。

绣球是姑娘们在节(三月三也就是上巳日)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三月三这天壮族姑娘们将亲手缝制的精美绣球抛给自己的意中人,以表达爱慕之情,小伙子在接到绣球后,在绣球上附上礼物,抛回反赠女方,经过几个来回的绣球“传情”,心心相印的青年男女会确立恋情,成为眷属。

 

 

后来绣球在文艺作品中的频繁出镜,让它渐渐被国人熟知。以1961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苏里导演,黄婉秋、刘世龙主演的风光音乐故事片《刘三姐》为代表,一系列的影视作品和艺术作品更是将这一壮族特色文化介绍给了五湖四海。2006年,绣球工艺融入壮锦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绣球进入体育圈

新中国成立后,抛绣球作为一项少数民族竞技体育运动,正式登上体育竞技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少数民族体育工作者在中越边境壮族聚居区挖掘整理出了“抛绣球”这个项目, 并制定出相关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1982年4月,国家民委和国家体委邀请靖西投绣球队到内蒙古参加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并被安排专场表演,引起了轰动,以后,每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都会邀请该项目代表广西参加表演。至此,壮族民间投绣球活动便登上了国家民族体育的大雅之堂。

绣球还成为广西青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一部分。2003年,自治区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增设了抛绣球项目。

 

 

这让抛绣球文化不仅在壮族同胞中流行,也让其他各民族小朋友都能接触这一独特文化,让民族特色文化成为民族团结的重要桥梁。

多民族共同的节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要“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

自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壮族三月三”设立为广西各民族共同的法定节假日,每年的“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各地都会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各民族群众在共同过节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层面上的彼此交换、互通有无,又在精神层面上加强了交往交流,大大增强了民族间的感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来源:靖西市文化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网络综合

版权所有:柳州市莲花山保护中心(柳州市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ICP备案号:桂ICP备2021000501号-1

主办单位:柳州市莲花山保护中心(柳州市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地址:柳州市桂柳路168号       E-mail:lzslhsbh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