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现今还有许多关于中秋月亮的儿歌:
《月儿圆圆》
月儿圆圆挂天边,
饼儿圆圆甜又甜,
脸儿圆圆笑翻天,
桌儿圆圆庆团圆。
《中秋节》
中秋节,月光光,全家一起看月亮,
月儿圆,月儿亮,月饼甜,月饼香。
吃月饼,看月亮,说说笑笑喜洋洋。
所以谈到中秋节就离不开月亮这一元素。对于月亮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接下来小编将和大家一起了解这轮中秋明月的故事。
月亮,也就是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天天围着地球转它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距离和大小比例是这样的~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加上月地之间的距离并不恒定。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离地球更近的时候就会出现超级大月亮。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每逢农历初一,我们看不到月亮,叫作“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左右,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有时快、有时慢,从“朔”到“望”再到“朔”,所经历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所以,尽管月球从“朔”到“望”所需的时间平均约为14天18小时22分,但实际上会时而略长、时而略短于这个平均时间。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所在这一天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朔”可能发生在凌晨,或者上午、下午,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本身也有长有短。这样,月亮最圆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农历十四的晚上,最迟可出现在农历十七的早上。但由于“朔”一定在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平均起来要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才是“望”,所以月亮最圆时刻的“望”以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这两天居多,其中又以农历十六为最多。这就有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
今年中秋最圆月“瘦”了
今年中秋月的最圆时刻,出现在10月2日(农历八月十六)凌晨5时5分,而此时月球即将过远地点。因此,从地球上望去这轮最圆中秋月比与今年其他月份的满月看上去明显“瘦”一些
农历初一的月亮叫“朔月”农历十五的月亮叫“望月”那你知道其他时间月亮叫法吗?
月圆月缺有哪些称呼?
/ 新月(朔月):/
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它的暗面对着地球,与太阳同升同没,无法看到它。
/ 娥眉月:/
这个形状如镰刀的月亮,月面朝西,被称为娥眉月。
/ 上弦月 /
这个时候的月亮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韵,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
/ 盈凸月:/
凸月意味着它小于满月,但月球圆面上绝大多数都是明亮的。
/ 满月(望月):/
此时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这时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圆圆的月亮了。
/ 亏凸月:/
满月以后的凸月称为“下凸月”。
/ 下弦月:/
与上弦月不同的是,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月面朝东。
/ 残月:/
残月:月残如钩是对它最形象的描绘了,它常常出现在月末的黎明。
月亮升起,树下人儿围坐一团
欢声笑语,把酒共叙思念之情
美味月饼,承载幸福团圆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