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存在的老渡口 ——莲花山保护区三门江渡口的故事

2021-01-27 15:04:16

       在美丽的莲花山保护区内有着不少历史遗迹,它们是时间车轮滚滚向前的见证者,在“老柳州”的记忆里留下了一个个特别的故事。老三门江渡口的故事就是其一。
      “那时还没有静兰大桥,想要过河还真少不了三门江渡口的这几艘货船嘞!”今年46岁的市莲花山保护中心半专业森林消防队队长林继秋谈起如今不复存在的三门江渡口依旧记忆犹新。对幼时居住在静兰村马鹿屯的他来说,老三门江渡口的兴衰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上月底,笔者随林继秋来到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大门附近河段,即昔日三门江渡口所在河段,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
      “以前呐,一头是三门江林场、一头是六座村码头屯的三门江渡口,是北上雒容、桂林等地的必经之路。”林继秋说,小时候从父辈口中听说,解放前渡口附近河段前无村后无店,方圆几十里内都荒无人烟,不时还有野兽出没,阴森可怕。不过因地势原因,古亭山与云峰岭交汇处险峻的崖壁让奔腾不息的柳江流经此处时变得温柔平缓,为乘船渡河提供了有利条件。“后来附近通了公路,这片河段便成了渡河的交通咽喉,强盗、土匪经常在附近抢劫过往的商客,‘汽车好坐,三门渡难过’也算是父辈耳熟能详的俗语。”
       解放后,土匪、路霸没了踪影,但横渡柳江还是使过往车辆和行人吃了不少苦头。“那时候只有两艘木质渡船,全靠人力摆渡,要把满满一船的人和车摇到对岸去,起码要半小时以上,要是碰上刮风下雨的天气,花的时间就更长了。等待渡河的行人车辆让渡口两岸变得十分热闹,不少小摊贩都喜欢来这里摆卖商品,小时候我和母亲还在渡口旁卖过水果和茶叶蛋咧!”林继秋笑道。
       后来木船换成了装配柴油发动机的轮渡,不再需要人力摆渡了,但到了冬天,柴油发动机时常因低温“罢工”。“这轮渡上的柴油机一停,在岸边等待过河的车辆可要排几公里的长龙!”林继秋说。
       直到1992年10月,主桥长551多米、东西引道长7000米的静兰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了通途。大桥上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昔日迎来送往、客流不断的几艘轮渡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听完林继秋的讲述,笔者凭栏远眺河对岸的六座村码头屯试图寻找三门江渡口留下的痕迹,却无所获。虽然三门江渡口已然消失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但它留下的故事,依然是许许多多像林继秋一样的“老柳州”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附近河段瞭望对岸的六座村码头屯,已难寻昔日三门江渡口踪迹

版权所有:柳州市莲花山保护中心(柳州市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ICP备案号:桂ICP备2021000501号-1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450号 

主办单位:柳州市莲花山保护中心(柳州市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地址:柳州市桂柳路168号       E-mail:lzslhsbhzx@163.com